1月8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亚研究院中期评估会议在浙江工商大学东语楼301会议室召开。评估组由原省社科联巡视员何一峰、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处长胡晓立、浙江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丁洪、杭州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陈礼珍、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胡荣仁、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孙元涛等人组成。浙江工商大学苏为华副校长、人文社科处高燕处长代表浙江工商大学出席会议。东亚研究院全体成员、东方语言和哲学学院部分老师列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东亚研究院张新朋副院长主持。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一、苏为华副校长致欢迎辞
苏副校长表示,在这过去的三年,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东亚研究院成绩斐然,大家有目共睹。研究院的各位老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展现了浙江工商大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良好风貌,提升了大学整体办学质量。大学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东亚研究院的建设,在人才引进、经费保障、课题申报等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希望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研究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开拓思路、继续进步。希望东亚研究院再接再厉,立足既有成绩、不骄不躁,在基地建设上更上一层楼。
二、胡晓立处长介绍评估要求
胡处长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中期评估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胡处长指出本次中期评估目的是帮助各个基地对过去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同时,评估各个基地能否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各基地首先要自查自纠、深进查摆,然后提交报告、主动剖析,接受评估组检查质询,最终形成评估意见。东亚研究院是一个老研究基地,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早在2014年就被认定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跻身浙江省A类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行列;同年,被认定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这对于一个以财经类专业建设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中的国别区域研究类机构而言,实属难得。
三、江静院长汇报基地中期建设情况
江院长从研究院基本情况、标志性成果、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亮点、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六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江院长提到东亚研究院拥有一支专业、年龄、职称、学历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研究团队。自2017年以来,在首席教授王勇和江静、陈小法、张新朋三位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基地取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冷门绝学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公开出版“东亚笔谈研究”、“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系列丛书。同时在学科建设上也有长足进步: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东亚研究院负责“日本及东亚研究”博士点方向建设:2017年,基地多位成员参与建设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成功入选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该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全国仅11家)。另外,国际化程度高是东亚研究院的重要特色。研究院目前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冈山大学、福井县立大学、广岛大学、韩国江原大学等海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交流协议,保持密切关系,开展实质合作。
以上,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帮助,离不开所有老师的拼搏和付出。但是反躬自省,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高层次项目申报,一级及以上刊物论文发表,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发挥智库功能以及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基地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未来基地要在东亚历史文化研究领域进一步凝练实力,确定儒学、汉传佛教、东西文明互鉴为重点研究方向。同时,结合浙江工商大学“大商科”优势,拓展研究领域,拟增加东亚国际贸易方向。力争在建构东亚全覆盖式立体研究、阐述中国文化国际贡献、解构东亚世界形成机制、研判东亚局势走向等课题实现突破,产出标志性成果。进入2020年,东亚研究院站在新起点,即将踏上新征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江院长引用一句毛主席诗词结束了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四、评估组专家提问交流
江静院长汇报结束后,评估组专家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工作实际提出了针对性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科研院的陈礼珍副院长询问研究院韩国、越南等研究方向的建设情况以及在梯队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有无先进经验可供借鉴。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科研处的丁洪副处长就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询问研究院是否存在特殊和宽松的政策。江静院长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和东亚研究院在青年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具体举措,包括如何活用浙江工商大学选派人员出国进修的“蓝天计划”,如何推进和其他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项目,引进相关研究方向人才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困难,经费的管理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等等。人文社科处高燕处长从大学财务制度角度对研究院经费保障、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补充。
随后,原省社科联巡视员何一峰巡视员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东亚研究院具有以下优势:制度健全且不断完善,为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规模不大但人员队伍结构合理,老中青层次分明,团队整体富有活力;科研活动特色鲜明,成果丰硕,还能辐射影响,帮助其他学科专业取得进步;国际化程度高,国际交流合作途径顺畅。既然具备以上优势条件,作为省重点基地的东亚研究院对自己更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尤其是标志性成果。研究院既要加强建设,还要提高产出,要能做出“大菜”和“硬菜”。在充分肯定东亚研究院建设成绩的同时,建议研究院继续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高级别成果转化效能,创新科研管理保障机制,以更好地服务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助力。
五、胡晓立处长进行小结
会议最后,胡处长对评审工作进行小结。他表示,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建设,东亚研究院在科研学术、人才引进、服务地方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不俗成绩,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基地秩序运行良好,团队凝聚力和精神状态也非常饱满,有很多值得其他单位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在充分肯定东亚研究院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胡处长从以评促建的角度出发,提几点想法,供东亚研究院以及在座的其他院校同志参考:一是,要提升研究综合性。东亚研究院定性为基础研究型基地,在日语教学、中日文化交流等领域研究功底非常扎实。希望未来可以扩展研究领域,既要保留特色,不忘初心,又要勇于开拓,谋求更广阔研究空间。二是,要避免画地为牢。基地是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作为实体研究机构,拥有独立办公场地和全职研究人员有利于这一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是优质科研成果产出的保障,更是学科建设的优势,但也容易带来耽于现状、不重视与其他机构人员交流的弊端。东亚研究院在学术交流合作方面做得很好,没有固步自封和闭门造车,这一优良作风希望继续保持。三是,提升成果转化效能。以外语专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东亚研究院本身在学科、资源、评价标准上受到极大限制,存在诸多先天不利条件。但是,东亚研究院依然能够紧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大势,在成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非常难能可贵。希望东亚研究院能够继续保持科研工作与实践育才相结合,与建言资政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破除外部资源和内生动力等方面的瓶颈,推出多样性成果,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健康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