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学界研究动态:日本是非现金化发展落后的国家吗?(高鹤、[日]谷口洋志)
( 发布日期:2020-07-28 阅读:次)

日本的非现金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依据现有不同的定义和计算指标来衡量会有不同的认识。通过深入分析与非现金化发展有关的重要因素会发现,日本并不是流于表象的非现金化落后的国家,并且日本在非现金化发展中面临的安全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实施等,或可为中国进一步发展非现金化提供镜鉴。

(一)基于现有指标体系的日本非现金化评估

关于非现金化程度的衡量,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日本经济产业省、国际结算银行(BIS)和部分经济学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指标,本部分主要基于日本国内的衡量指标进行国际比较。首先,日本官方定义的指标。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18年4月发布的《非现金前景》中对非现金结算的解释,以及对非现金结算比率的定义,并且采用国际结算银行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比较可知: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非现金结算比率,排在首位的是韩国,高达89.1%;其次是中国,为60.0%;除了法国和德国的其余欧美国家均在50%左右,法国为39.1%,日本为18.4%,德国仅为14.9%。对比这些主要国家的非现金结算比率可知,日本仅略高于德国,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各主要国家的非现金结算比率均比201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排名也有所变化。排在首位的依然是韩国,且非现金结算比率飙升到96.4%;英国从2015年的54.9%迅速上升到68.6%,超过中国跻身第二位;中国为65.8%,排名第三位;日本的非现金结算比率也略有上升,为19.9%,但排名仍靠后。再次,日本学者提出的指标:现金与GDP之比。日本东洋大学教授川野祐司提出,用现金占GDP的比率作为非现金化国际比较的一个指标,这是继经济产业省后,日本国内提出的第二种用以衡量非现金化的指标。其计算结果表明,2013年以来,日本的现金与GDP之比处于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2018年达到21.0%,为最高。由此得出日本非现金化水平较低的结论。

(二)日本非现金化现状的辨析

目前,国际社会对日本非现金化水平的评估存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业界已有的观点普遍认为日本的非现金化水平较低,除了上述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之外,还有一些日本学者,如高泽美有纪和大森健吾、渊田康之、川波洋一也持有相似的看法。针对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日本学者提出的计算指标和部分解释,笔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对可能影响日本非现金化水平的衡量和认识的一些因素做进一步探讨。首先,针对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相关解释给予初步辨析。2018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非现金前景》,其中说明了日本非现金化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日本非现金化难以普及的原因。第一,日本社会治安良好,盗窃和假币流通现象很少,现金信赖度高;而且ATM利用便利,使得提取现金非常方便,国民比较偏好现金。第二,对于实体商店而言,引进非现金支付终端的成本以及使用非现金结算需支付的手续费和运营成本高,再加上到账存在时滞、可能增加店内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难度等等,都构成其提供非现金支付服务的障碍。第三,对消费者而言,现在能够提供非现金支付服务的店铺很少,而且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对过度使用、安全程度和侵害自身权益等心存担忧,甚至还涉及可能因不能熟练操作非现金支付系统而被嫌弃或者被时代淘汰等情况。第四,提供非现金支付服务的行业,包括信用卡公司、银行和电子货币公司等也要面临扩大规模、增设加盟店、竞争加剧而带来的一系列成本负担问题,使其提供非现金结算服务的动力不足。这是目前日本官方从社会形势、实体店铺、消费者、提供非现金支付服务行业等几个角度公开做出的解释,也被日本业界所认可。但是,笔者认为上述理由均有牵强之处。第一,目前日本国民的工资全部通过银行卡进行支付,早已不再以现金形式支付,而且以各种电子货币支付的情况不断增加,可见国民喜好现金这种判断的根据不太充分。第二,日本社会治安良好是整体大环境,但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在一些治安条件较差、抢劫易发地区,民众自然会改变大量持有现金的习惯。第三,随着相关技术的改进和制度的改善,非现金支付的效率会有所提高,各种成本也有下降的空间,应该不构成绝对的主要原因。

其次,针对川野祐司提出的指标和解释予以初步辨析。川野祐司也对导致日本非现金化结算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日本,通过ATM提取现金基本没有手续费,也就意味着,在获取现金相当容易的情况下,民众愿意以现金进行支付;二是目前日本非现金支付的方式五花八门,提供的服务良莠不齐,消费者感受到的便利性较低,而且店铺引入相应服务的成本较高。

针对川野祐司提到的第二点理由,笔者认为,从持卡的角度看,如果一张卡可以集预付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等各种功能于一身,人们持卡使用自然比较便利。但是考虑到有误用的可能,比如打算使用信用卡支付功能却误用借记卡功能进行了支付,加上存在遗失、被非法利用等风险,所以每个人同时拥有几张不同功能的卡反而要比只拥有一张卡的效用更高、风险更低。在日本,卡的持有和利用有可挖潜力。从各国人均持有卡的数量来看,日本一直都比较多。尤其是近两年来,日本和新加坡的人均持卡数量都是10张以上,2018年韩国人均持卡5.73张,中国人均持卡5.44张,日本是这两个国家的大约两倍。虽然人均持卡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日本非现金结算的全貌,但至少可以看到日本民众持卡支付的发展空间较大,应该成为推动其非现金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最后,针对上述两方面解释中都提到的ATM的使用等问题的详细辨析。ATM和POS对现金使用的影响不明确。(1)ATM的使用不应理解为免费。日本各银行均设置了收取手续费的时段,在一些人口较少的小城市或者农村,受安装成本等所限,ATM设置的台数较少,到设有ATM的场所提取现金需要花费交通成本以及所需时间内的机会成本。(2)ATM的设置密度相比不高。统计显示,近年来日本ATM的设置台数虽超过十万台,但基本没有变化;单位面积内设置的ATM台数也远远低于一向被认为是非现金化非常发达的韩国。因此,如果用ATM的设置作为解释日本非现金化进展缓慢的理由甚至视为障碍,似乎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而且ATM具有提现以外的非现金转账等多种服务功能,ATM的普及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金使用的普及。而且,ATM利用的可能性存在地区间差异,还要考虑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性别对非现金利用的差异等因素等。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不能简单地得出日本民众享受ATM的便利从而阻碍了日本的非现金化发展的结论。(3)POS终端的影响日趋模糊。一般来说,POS终端的普及可以助推借记卡的支付使用,有利于非现金化的发展。但跟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尽管日本的POS终端效率较高,普及速度并不算快。2019年4月,日本开始提供利用POS终端提取现金的服务。日本的很多现金卡附加了借记功能,因此利用借记卡进行支付的同时也可以通过POS终端提取现金,这意味着其促进非现金化发展的同时也有现金化的效应。这样一来,POS终端的普及与现金利用的减少这两者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模糊。需要进一步注意的变化是:对ATM的利用从主要提取现金扩大到包括转账等功能,对非现金化的影响已经从负向转为双向;而对POS终端的利用从以卡支付为主扩大到包括取现等功能,对非现金化的影响从正向转为双向。虽然在日本设置的POS终端数多于ATM的数量,但POS的使用率较低,两者对非现金化的综合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进一步研究。


结语

目前日本社会认为日本的非现金化水平比其他国家落后或者普及困难,并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事实是,这些理由都不能说是绝对的要因。而且,笔者通过更加客观的分析发现,日本的非现金化实际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至少不是落后的状态。并且在没有统一衡量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肯定的是,只凭某一个衡量指标的大小来断定“日本非现金化处于落后地位”似乎为时尚早,甚至可能存在有失偏颇之处。


本文出自《日本学刊》2020年第3期;

作者: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鹤、日本中央大学经济学部教授谷口洋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