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学界研究动态:俄罗斯对中印边境冲突事件的反映及从中看出的问题(罗思文、朱长生)
( 发布日期:2020-08-10 阅读:次)

6月15日晚,因印军越境挑衅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以来,俄罗斯官方、媒体给予必要关注,从不同角度表达立场、观点,仔细品味,暴露出的工作问题值得反思改进。

官方表态不偏不倚

俄官方认为,中印同为俄亲密伙伴国,很大程度上都是盟友,都是与俄关系十分紧密、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的国家,为此,保持了总体上不偏不倚的立场。事件发生后,17日,俄官方作出反映。普京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对中印边境事件表示忧虑,但认为双方能够自行采取措施避免那种情况再次发生。“我们极为关注中印边境发生的事件并认为这是令人紧张的消息,但我们觉得双方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使地区局势具有可预见性,保持稳定,成为对人民,特别是对中印人民安全的地区。”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莫斯科期待中印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边境紧张局势的办法。“我们密切关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上的局势发展。我们期待两国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成员,能借助于良好的双边对话机制、按照不容许暴力的政治协议,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尽快解决当前紧张局势的办法。”此外,扎哈罗娃还透露,6月23日俄作为俄印中主席国的三国外长视频会议正在筹备中,“将就疫情后政治、经济、金融和其它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讨论并交换意见,此外还有三国在克服危机中的机遇和互动。”(但此前,印外交官表示,会议将推迟)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在一场致命的边境对峙后,莫斯科欢迎亲密盟友中国和印度对此展开对话。“中印的军事代表已经进行沟通,他们正在讨论局势,探讨缓解紧张局势的措施。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媒体反映出现分化,主要偏于印度

俄媒体反映也大致跟官方几近同步,尽管没有太发酵,但从看到的有限信息来看,主流比较偏向印度。

《独立报》以《巴基斯坦介入了印中搏斗》为题报道,伊斯兰堡提醒我们,北京有一个长期的“全天候盟友”。克什米尔可能是地球的下一个热点。在对印度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山谷里,印度和中国士兵发生了冲突。45年来,两国首次在没有标记的边界上流血。印度人愤怒地警告说,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恢复正常。喜马拉雅山脉的事态发展可能会升级为一场大战。中国士兵入侵了加勒万山谷,进入了印度控制线的印度一侧,即事实上的边界。当中印两军指挥官争论如何避免升级时,一名印度上校遭到袭击。他是第一个死去的人。

俄《军工信使报》以“印中以拳头诠释关系”为题报道,冲突发生在“印度军队试图击退中国士兵”之后,他们(中国士兵)越过了控制线,进入了印度领土。“俄罗斯在线”也基本采用了印度媒体的报道。

唯有《观点报》相对比较公正,与客观事实比较接近。《观点报》以《大流血使中印冲突更为复杂》为题报道,拉达克地区是全球最具爆炸性危险的地区之一,同中国边防军在这一地区的冲突至少使印军失去20士兵。这片高山和佛教寺院的土地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主要大国的不和之地。印度和中国在拉达克的国界线没有确定,相互指责和长期不信任引发了类似于冲突的局势。北京和新德里彼此指责对方挑衅,但印度人似乎是当地的“侵略者”,中国的“自治”程度也还有待观察。总的来说,当前的冲突似乎也是纯粹的、自下发起的自我行动,就好像军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决定用拳头解决问题。可以相信,是印度军人突然发火,怼向中方,并用暴力语言说话。在这一动荡地区,服役的是一些积极进取的人,包括意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者。也不能忘记,从当地人民对中国的态度来看,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区,因此被称为第二个西藏是有原因的。“西藏起义”与文革期间,拉达克挤满了从西藏逃出来的“难民”,自此这里反华情绪高涨。在这片具有爆炸性危险的土地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包括庞大的边防人员交战,他们出于纯粹的意识形态原因愿意为每一寸土地而战。他们比他们的政府为此做了更大程度的准备。无论是北京还是新德里都不想放弃对统一的拉达克的要求,但也都没有人希望发生大规模冲突。因此,两国早就同意将“实际控制线”这一概念引入其关系中,这是国家边界,但是临时的。这种法律知识有助于冻结冲突。争夺拉达克的新战争,如果现在开始,将是非常不合适的——双方都有着比冰冷的岩石更紧迫的问题,从冠状(病毒)危机到与美国的贸易争端。这两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核大国都表现得相当高傲,不容忍民族自豪感受到威胁,但它们的领导人都是务实的,专注于经济。他们试图掩盖冲突,而不是夸大冲突,符合他们的利益。

问题反思

从国内网友们的反映看,“军事”仗可圈可点,一线官兵的表现,值得国人敬佩。但认真反思一下,感觉在如何打好舆论战、宣传战问题上似乎被什么束缚了手脚,在配合军事仗,在达成总体政治目标方面,感觉还欠点火候,有点稚嫩,灵活不足,呆板有余。

主要是,军事上占了便宜,低调处理是对的,但忽视了第一时间揭露印军越境主动挑事这一事实,一线现场的取证图片、影像资料没有很好地派上用场。外交部、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对问题回答比较单调、干巴,没有什么说服力。结果,明明是印度士兵的伤亡是在其“越界、非法行动、挑衅和攻击中国人”之后发生的,却在印度国内上下一致声讨谴责被侵犯者的声音与氛围(所谓“中国军人越境造成一名印度上校死亡”,成为点燃印度公众舆论的导火索),应该说,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俄罗斯,之所以媒体上出现这种导向,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我们的相关信息匮乏、单一,只好大量引用印度与西方的不实信息。没有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对我形象伤害还是不小的。

完稿时得到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19日,俄《军工信使报》援引俄新社的报道称,边境冲突期间被中国俘虏的印军1名中校、3名少校和6名军人“完好无损”地回到国内。俄媒援引的是印度媒体的消息。事实终归会胜于雄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