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学界研究动态: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持续发力(李冬梅)
( 发布日期:2021-06-09 阅读:次)

信息化、国际化加速发展,少子化、超智能社会到来,新冠疫情持续蔓延……面对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日本高等教育如何持续改革才能肩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教育发展关乎知识产出,而高等教育肩负着支撑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作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日本,其高等教育的定位是“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认为自身有责任、有义务为世界发展及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当前,日本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超智能社会的到来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的加速发展,日本社会及产业构造正加速向知识集约型社会转变;少子化和生产年龄人口的减少给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层层阴霾;首都圈发展过热、地方圈发展乏力阻碍着日本整体实力的提升;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日本正在举全社会之力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而高等教育改革也在随之持续发力。


开创国立大学自主运营新常态

2020年12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决议,围绕国立大学的自立自主运营以及国家所应肩负的责任等进行了重新定义。日本政府表示,国家有义务构筑能够让国立大学充分发挥应有职能的社会环境,但为了让国立大学法人能够进一步发挥自主能动性,必须重新定义国家与国立大学之间的关系,逐步从以往基于规制的事前管理转变为事后核验的模式,进一步放开对国立大学的管束。同时,国立大学在扎实推进国家委派的各项课题基础上,还应构建“举全社会之力”的大学经营模式,致力于实现大学活动成果的可视化,确保信息公开的透明性与及时性,进一步构建融入外部视角的多元化大学评价机制。

围绕国立大学与国家间关系的变革,日本将在国立大学“中期目标与中期计划的制定落实”“评价方式”“内部组织运营”“财务相关制度”“人事待遇管理”等方面逐一进行改革。其中,围绕“中期目标与中期计划的制定落实”,日本政府指出,针对国立大学所应发挥的职能,国家应列出宏观层面的基本框架,国立大学则根据自身的运营目标及发展理念从中进行选择,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为期6年的中期计划,计划中应包含明确的职能目标以及可验证的评价指标等。

围绕进一步放开国家对国立大学的管控,日本将在“财源确保及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大学定编的灵活管理”两方面制定相应措施。针对前者,将进一步扩大对国立大学法人的长期借款、债券发行等;针对后者,将进一步简化院系、学科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定编变更手续,制定有助于大学内部不断进行改革的特例措施。

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出,通过进一步提升国立大学的运营能力,实现大学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及资源的高效分配,同时敦促国立大学面向全社会进行信息公开,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实现国立大学资金的良性循环,进而开创出日本型大学运营的新常态。为让国立大学法人实现根本意义上的自主运营,日本政府还将逐步修订《国立大学法人法》等相关法令并新设系列法规。


构建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

2021年2月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出“构建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计划,该共同体的构建是日本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加强大学的世界拓展力”之下的子项目。

为培养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1年启动高等教育国际化项目“加强大学的世界拓展力”,通过协同国外大学开展学生交流和互换,进一步构建高等教育互联网络。自项目实施至今,日本正逐步有序推动本国大学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间的合作。2011年启动与东亚地区大学合作的“亚洲校园计划”,并加强与美国及欧洲大学的协同教育;2014年开始加大与东南亚国家大学间的交流;2015年起增加与中南美洲国家大学间的交流合作;2014年和2017年则加大与印度、俄罗斯两国大学合作的力度。

综上,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都会指向特定国家和地区制订具体的项目开展计划。今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2021-2025年项目计划“构建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亚洲地区拥有世界60%的庞大人口,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体的36%,通过构建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一方面能够加强日本与中国、韩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一步推动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也能够与留学生市场日趋庞大的东南亚地区强化合作往来并有利于抢占人才和市场的先机。未来5年,日本政府将在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加大亚洲地区大学间的学生交流,主导制定极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国际合作规则,力图构建后疫情时代新型国际教育交流之典范,打造充满和谐的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进而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具体来讲,亚洲高等教育共同体项目将聚焦以下两方面制定相应措施:一是主导制定后疫情时代亚洲通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基准,鼓励日本大学在与中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大学开展合作的同时,在学分互换、学位认证、质量保障、资格考试的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2021年日本政府将为此投入2840万日元;二是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特点,充分挖掘线上交流潜能的同时,进一步推广并深化“亚洲校园计划”,鼓励中日韩高校开展深度合作,设立双学位项目、联合培养项目、学期或学年交换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加大三国高校核心课程合作,增加学生参与人数和流动性,强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将遴选出10项中日韩三国大学协同合作的交流项目以及10项将中日韩三国大学合作经验推广至亚洲其他国家的交流项目,2021年日本政府将为每个项目提供1400万日元共2.8亿日元的补助。


地方振兴,大学先行

当前,日本在面临人口资源过度涌入首都圈(东京都、千叶县、栃木县和神奈川县),以及由此引发的日本地方因人口流失而发展乏力的“地方消亡”问题。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蔓延也给日本政府敲响警钟,过度集中大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充满危机,以振兴地方为核心的区域分散型发展成为日本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战略。

地方振兴,大学先行,作为区域社会知识及智慧集聚地的大学将发挥不可替代的职责。地方大学能够为地方社会发展输送医疗、福利、教育等领域的核心人才,能够通过协同产业界的继续教育提升当地劳动人口的素质和技能,还能发挥教育研究职能开发基于当地社会发展特点和优势的新型产业,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

2021年3月2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决议,将于2022年起允许除首都圈以外的地方国立大学增加招生名额,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能为振兴地方作出贡献,围绕促进年轻人的地方升学与地方就业等区域振兴对策制订实质性措施。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以来,日本政府一直禁止国立大学增加招生名额,但此次却打破以往“铁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国立大学以特例形式增加招生名额,意在让作为日本最前沿知识和智慧引擎的国立大学成为地方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具体来讲,能够增加招生名额的地方国立大学在学科重组、课程改革等运营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为地方振兴作出贡献。需要在校长的强力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在留住并吸引年轻人扎根地方等方面为其他大学作出表率,真正为地方振兴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可设置扎根当地的奖学金制度,协同大学和产业界等创造基于地方特点的新兴产业。

二是构建举全区域之力的协同合作平台。需要构建与其他公私立大学等高教机构、当地政府、产业界间的协同互联网,共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运用在线教育开展与其他大学之间的合作,协同当地企业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活动。

三是为区域增加就业岗位、创造新型产业并提升继续教育水平。需要将区域新型产业发展目标及人才需求等纳入大学教育、研究及社会贡献等各项职能中;协同地方政府及产业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免费讲座;面向地方社会的女性及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在内的职业提升与职业转换相关支持,进而培养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核心人才。

四是制定中长期发展及评价指标。能够增加招生名额的地方国立大学实属特例,因此这些大学有义务对措施开展的成效负起责任,并接受来自国家、地方政府、产业界乃至全社会的问责和监督。为便于日后的责任说明和信息公开,这些大学需要制定能够客观验证措施成效的系统性中长期指标。

五是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工作方式改革作出思考和探索。新冠疫情的蔓延,让日本社会普遍认识到区域分散型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未来前景。数字化科技的日新月异让在家办公等灵活的工作形态迅速普及,即便身处异地也能为企业办公,超越空间的新型工作形态正在孕育产生。基于此,地方国立大学在培养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过程中,应当为开创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工作方式作出思考和尝试,让年轻人不再因为入职企业位于都市圈必须背井离乡,让年轻人完全可以身在地方也能为当地以外的企业工作奋斗,这些都将是后疫情时代日本振兴地方的开创性举措。

本文出自中国教师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