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结束了韩国之行后抵达东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问。23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了双边会谈,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24日拜登参加了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访日期间,日美双方就多个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多项共识。以下就日美双方的各自意图做简要分析。
01美方意图解读
拜登“高调”访问亚洲,彰显美国的印太战略重心。拜登亚洲之行的目的在于向地区乃至世界传递信息,即俄乌冲突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印太依然是其战略优先区。正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所说,“拜登将传达重要信息,即尽管乌克兰局势紧迫,需要跨大西洋共同合作应对,但美国仍意识到21世纪印太地区是更为重大、根本的挑战”。
拉拢日本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让其发挥主力军作用。前任总统特朗普不断“退群”,使美国在全球自由贸易潮流中的影响力显著下降。美国认为,中国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对其主导地位构成了严峻挑战,必须重新强化与印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为缓解被边缘化的政治焦虑、恢复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加强日美经济联系是其重要踏板。两国于2021年4月便提出构建“日美竞争力与强韧性伙伴关系”,2022年5月日美还召开了首届经济政策咨询委员会(EPCC,或经济版“2+2”机制)。访日期间,日美双方还重申了“日美竞争力与强韧性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这意味着,经贸影响力巨大的日本是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中的重要支撑力,而不断强化的日美经济联系,是拜登恢复印太经济影响力的重要纽带。但是,IPEF目前尚属一个松散的合作框架,其有效性尚待观察。
鼓吹日美同盟“延伸威慑”,加强安保领域的战略对接。日美会谈结束后,岸田表示,为强化包括“核保护伞”在内的美国“延伸威慑”,日美双方将进行密切沟通。根据凯浦兰在《有限反击战略》一书中的界定,延伸威慑即“拥有核武器的一方,依赖于其核威慑力,并给予其友邻或盟国核保护”。俄乌冲突后,日本国内频繁出现涉及核武器的危险论调。美国总统此次的日本之旅,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扩核之旅”,为日美提升所谓的“核抑止力”及日本强化自身核防卫能力敞开了大门。此外,除了核共享政策外,两国还表示为强化日美同盟的威慑能力和应对能力将加强安保战略方面的对接,为日美今后更方便地制定部队部署和共同使用基地计划所提供合作框架。
02日方意图解读
搭乘同盟战车,谋求美国支持本国外交目标。在此次会谈中,日本政府关注的“入常”“朝鲜绑架日本人”等议题均被提上议程。岸田上台后,多次提出要实现“入常”目标。在此次日美会谈中,双方就联合国有必要进行改革达成一致。拜登表示“如果改革得以实现,将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无疑给日本多年来的“入常梦”注入一针强心剂。据悉拜登在访日期间还被安排会见了被绑架日本人家属。小泉纯一郎政府以来,日本一直将“朝鲜绑架日本人事件”与朝核问题捆绑探讨,其背后有塑造日本受害者身份及借此向朝鲜施压的外交考量。在日美双边会谈中,岸田也表示就立即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事件”,希望获得美国全面的理解和支持。
支持“印太经济框架”,强化经济安全保障。近年来,日本十分重视构建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2020年4月,日本在国家安全保障局中设立了“经济专班”,2022年5月,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涉及“强化重要物资供应链、对重要基础设施实施事先审查、尖端技术研发、专利非公开”等四个方面。从美国公布的IPEF内容来看,与日本强化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的诉求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岸田政府积极表态要加入IPEF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其强化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的体现。
调整“核政策”,全面提升军事防卫能力。在“和平宪法”制约下,日本历届政府均遵循《原子能基本法》和“无核三原则”,将核技术用于和平目的,坚持“吉田主义路线”,走重经济、轻军备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日本国内谋求军事化大国、企图“拥核”等危险论调甚嚣尘上。俄乌冲突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鼓动探讨与加入“核共享”政策,其论调得到了右翼保守势力的吹捧。日本朝野围绕“核共享”开展讨论,为该议题的落地而积极造势。访日期间,拜登表示将利用全方位力量加强对日本的防卫保护,包括提供“核保护”在内。在日美会谈中,岸田表示为有效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应从根本上强化日本的防卫能力,为此要增加相当数额的军费,拜登对此表示了强烈支持。由此可知,日本方面正积极为其核政策的调整进行试探。日本即便短期内在核问题上无法获得实质性突破,这些做法也会加快推动日本全面提升其军事防卫能力的脚步。日本不断试探国际社会对其核政策调整的底线,为进一步突破战后军事体制的限制悄然布局。
简言之,拜登此时访问亚洲,并借机推出印太经济合作框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方被边缘化的政治焦虑。而日本政府积极迎合和追随美国主导下的IPEF,更多是出于其本身的“安全保障”及战略目标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