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学界研究动态:俄乌危机背景下日本太空战略新动向(洪云鑫)
( 发布日期:2022-07-08 阅读:次)

日本太空战略现状

·由虚向实

自2008年日本实施《太空基本法》以来,日本的太空军事化进入了“由虚向实”的轨道,同时在安倍执政期间得以大力推进。2010年12月敲定的防卫大纲首次明确提出要将太空用于国防,但仅仅是停留在利用太空收集信息的程度。2018年版防卫大纲则大幅超越过往防卫大纲的尺度——“要尽快在太空等领域确立优势”。现行防卫大纲则更进一步,采用了“跨域作战”的概念,指出太空不仅是收集数据和信息的平台,还应当将“太空、网络和电磁波等新领域”的能力融入到陆海空的传统空间防卫力量之中。日本太空问题研究专家青木节子称,着重追求“尽早确保在太空、网络和电磁波等新领域的优势,这或许可以说是日本作为非核武国家的必然逻辑”。

·同盟拓展

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美日同盟也由过去的“美主日从”逐步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太空同盟”亦是如此。当前,日本已经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建立常态“2+2”会谈机制。相较之下,日本与上述除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军事互动频次不多,也难有实质性成果,但已然显现“准太空同盟”的趋向。

·独立建制

据悉,日本防卫省计划于2022年组建第二支太空作战部队,与2020年组建的“宇宙作战队”共同组成航空自卫队“太空作战群”,并将在编制、职责和能力上进一步扩充。此外,防卫省还计划在府中基地增设一支10人左右的“太空装备系统管理队”。从2023年起,该作战群将主要利用太空态势感知系统,且整个“太空作战群”规模有望增至120人。

目前“太空作战群”隶属于航空自卫队,实际上已初步形成独立的指挥控制单元与武器装备单元,具备独立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要素。未来“太空作战群”或将脱离航空自卫队的建制,参照美军建制孵化出“太空军”。

俄乌危机前后日本太空战略新态势

·预算明显上升

日本在利用俄乌危机叫嚣“拥核”的同时,其在太空领域的投入也出现了大幅增长,且今后仍有保持快速增长的可能,各部门的经费占比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值得持续关注。

·推进“力量融合”

2020年1月27日,日美两国外长和防长通过线上方式举行“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2+2”会谈),并签署新防务协议。在具体议题上,两国强调未来强化在太空等安全“新领域”的合作。同时,双方还强调加强情报共享,包括监测、搜集和分析来自周边国家的现实威胁相关信息,日美在太空合作方面已然出现了“力量运用融合”的趋势。

·谋求多边合作

2022年2月22日,美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在内六个国家盟友共同发布《联合太空作战愿景2031》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四项指导原则、四个任务目标以及六条实现路径。虽然日本不在该报告署名之列,然而日本亟需在太空领域展开国际合作,尤其需要在培养专业化的太空人才队伍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美国同样乐见日本太空军事力量在有限范围内的壮大,以期分担同盟责任。

结语

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太空安全的外交政策制定,这其中尤其需认清日美之间在太空合作方面的分歧。日本虽以日美同盟为外交政策的基轴,然而日美在各领域的合作几乎皆反映出同盟悖论的特点,日美间的太空合作亦然。以1991年日美两国签署的《日美卫星采购协议》为例,当时日本政府被迫同意向美国开放民用卫星采购市场,这导致了其后一段时间内日本发射的卫星中多数由美国公司生产制造,直接损害到日本航天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或将坚持“潜在的安全自主”路线,谋求在某些领域独立地发展自身的太空军事力量。

当前太空大国竞争愈发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日本作为主要航天大国之一,理当为外层空间的和平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日本在大力发展民营航天产业的同时,借机小步快跑,加快发展自身的太空军事力量,令太空治理赤字问题愈发严重。同时,日本的太空军事化倾向无疑也加剧了东北亚安全紧张局势,给地区稳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这是值得持续关注的战略性问题

本文作者:洪云鑫,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