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予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成都“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千人引进计划 (青年项目);目前兼任中国外交史学会理事、四川省政协智库专家;主要从事南太平洋区域研究、中澳关系及一带一路研究,尤其是在太平洋岛国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已在《政治学研究》《太平洋学报》《现代国际关系》《东南亚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 独立出版学术专著《澳大利亚亚太政策的国内成因分析》(2019年),曾担任《大洋洲蓝皮书2018-2019》副主编;完成外交部、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多项省部级委托课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转向研究》。
2023年10月31日,由东亚研究院主办的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第八场——“关于大洋洲的区域国别研究”于东语楼2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成都“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沈予加副教授主讲,本次讲座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魏志江教授主持,东亚研究院院长江静教授、刘旭老师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在讲座开始前,为加深同学们对讲座主题的了解,沈予加副教授就自己研究的心路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了解参加本次讲座的区域与国别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后进行了亲切交流。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沈予加老师围绕对西巴布亚分离主义运动的国际干预分析而展开。她谈到,她曾六次前往西巴布亚对该地区的分离问题进行在地探究,西巴布亚地处新几内亚岛的西半部分,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自由巴布亚运动为旗帜的西巴布亚分离主义运动兴起,以西巴布亚地区从印尼获取独立为其政治诉求。分离主义冲突的发展走向与国际干预存在重大关联。
西巴布亚地区的支柱产业为矿业,占总体超60%的比例,这使得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得西巴布亚产业比例失衡,也最终导致“资源诅咒”。独立运动的开展不可避免会受到外部势力介入,而外部势力介入最重要的方式则是武器的输入,这也导致该地区治安混乱,安保产业也顺势发展壮大,逐步成为西巴布亚地区第二大支柱产业。受治安问题影响,来自国际的制造业投资缺乏,其地区内就业岗位严重缺失,这也使其陷入恶性循环。沈予加老师以亲身经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的方法。
其后,沈予加对印尼西巴布亚分离主义运动中的国际干预问题进行研究意义与理论框架介绍。她认为,目前,在既有研究中,缺少对于外国干预背后驱动因素的关注,而在该问题的研究中,沈予加运用组态视角与质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寻求分离主义运动中国际干预驱动机制的多因解释;以情感性驱动力与工具性驱动力为主要理论分析框架,为该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开拓新思路。在国家分离主义运动中,会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变量会以组合匹配的形式影响国家立场选择的决策行为。质性比较分析法(QCA)以布尔代数和集合理论为基础,从组态视角出发,为第三方国家对分离主义运动的立场选择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提供解释并得出对该问题研究的结论。
最后,沈予加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热烈交流。现场老师与同学们就该讲座内容进行提问,在该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学术研究方法、如何在学术研究方向上的推陈出新等问题,沈予加老师也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并再次强调学术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讲座后,刘旭老师对本场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与沈予加老师就学术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对沈老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