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动态】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06通讯 | 丁晨楠:17 -18世纪清朝对朝鲜半岛情报的搜集
( 发布日期:2023-11-14 阅读:次)

丁晨楠,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韩国延世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朝鲜时代史、中韩关系史研究;著有《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译有《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第一译者),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朝鲜与明清王朝情报交涉研究”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朝鲜与清朝盛京诸衙门往来研究”。

1700001071129.png

11月10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韩国延世大学博士、丁晨楠副老师在文科实验楼111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以“17至18世纪清朝对朝鲜半岛情报的搜集”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东亚研究院王侃良老师主持,我院张晓舟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杨齐福教授的等多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在王侃良老师详细介绍了丁晨楠老师的学术履历以及主要从事方向后,本次讲座正式开始。首先,丁老师简单分析了为何要选择17至18世纪的理由,并概述了此次讲座的三个切入视角:“丙子之役”前后清朝对朝鲜情报的搜集;清朝对朝鲜“北伐”计划探知,以及清朝对18世纪朝鲜政局动向的掌握。丁老师就此点出其选题的题眼:“清朝征服朝鲜并长期维系封贡关系的重要前提是对朝鲜情况的掌握”,并指出“汉字”在朝鲜在书面语中的特殊地位。丁老师也表示,通过参考中国与周边关系史以及清朝与朝鲜的官修史书,再从地方视角来探讨清朝如何从朝鲜搜集情报并建立情报网,可以更好地揭示其这种长期对外情报搜集体系从建立到衰弱的过程。随后丁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述了“丙子之役前后清朝对朝鲜情报的搜集”的三种方式。在这其中,她不时穿插韩国影视剧以及和现实有关的一些韩国时事趣闻来丰富师生们对这段历史分析的感性认识。譬如在电影《南汉山城》中出现的历史人物“郑命寿”;朝鲜“北伐”计划主导者宋时烈的生平事迹;如今大隐隐于首尔闹市区的“大清皇帝功德碑”。丁老师还通过不同地域、语种的史料对比,譬如乾隆帝诗句、朝鲜译官赵东立的北京所见所闻,精准还原了清朝对朝鲜情报掌握的历史史实。
最后,丁老师表示“进入18世纪后,清朝政治关注点转向内政经营和西部拓疆,同时朝鲜政治军事方面实际对清朝不再有威胁;而朝鲜方面也渐渐认清现实,两国关系局势趋于稳定,清朝决策层出现依赖朝鲜官方报告的倾向”。但丁老师也指出此种倾向导致了一些不利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进入19世纪以后,清朝无法有效地掌握朝鲜半岛的实际状况,陷入对朝交涉的困境。讲座结束后,张晓舟老师对此发表与丁老师进行的对谈。张老师认为这种由历史自身的演进到情报网络变化的选题十分新颖的,而丁老师所选用的三个历史案例也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让我们有更广域的视角去看待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维系。杨齐福老师则从前近代至近代以来经典的东亚“锁国”问题进行了阐发,认为丁老师的研究对目前学界热议的“闭关锁国”问题非常有启发,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看到丁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研究拓展。
杨齐福教授之后,丁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激烈的交流。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积极主动提问,向丁老师请教了“清朝是否还有设立其他机构和制度来了解朝鲜”“朝鲜朝报史料是如何发现与解读”等问题,丁老师都一一给予了深入解答。讲座后,王侃良老师总结了本场精彩而丰富的讲座,并对丁老师的到来和精彩的讲座再次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