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1982年生,吉林省公主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担任宗教学研究室主任、人文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泰山佛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韩国东国大学校东亚海洋文明&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亚宗教》(国际期刊)主编、《五磊灵山丛书》执行主编、《人文东亚研究丛书》副主编等,专攻韩国佛教、东亚宗教、东亚思想史。韩国东国大学校访问学者(2015-2016);著有《普照知讷真心思想研究》(专著,2015)、《韩国早期佛教史论》(专著,201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亚佛教圈的互动与认同研究》(20BZJ008)。
李海涛老师
2023年11月15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主办的国别区域学系列讲座第八场——“东亚佛教世界的形成、互动和认同”于东语楼2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李海涛主讲,本次讲座由东亚研究院刘旭老师主持,我院院长江静教授、李国栋教授与黄崑威教授以及三十多位学生参加了本场讲座。首先,主持人刘旭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李海涛老师的研究履历以及学术成果,并介绍了山东大学东方哲学研究、易学研究与宗教学研究在我国学术界的崇高地位。随后,讲座正式开始。李海涛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地理上的东亚以及文化上的东亚的概念,并指明了“文化上的东亚”包括现在的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及其历史上的疆域范围,并以中日韩为主体。中日韩之所以可以作为文化的主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共通和相似的文化传统和要素,更重要的是三者之间从古代到现代频繁的文化交流、互动和影响,早已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文化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亚文化圈”。随后,李海涛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东亚佛教文化圈的组成,主要有中国、越南、日本以及朝鲜半岛组成。李海涛老师认为,东亚佛教文化圈具有独特性,其是由大乘佛教文化圈、汉传佛教文化圈以及北传佛教文化圈组成的。目前东亚佛教文化圈的研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不能将东亚佛教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及佛教研究在某些国家遇冷等。李海涛老师表达了希望将来能以东亚佛教视野作为方法论对整个东亚地区的佛教进行更加整体化的研究的愿景。
接着,李海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东亚佛教世界的形成。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于2世纪传入越南、4世纪传入朝鲜半岛、6世纪传入日本,由此逐渐形成了东亚佛教文化圈。在佛教融入东亚世界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儒佛之争、新罗的异次顿殉教以及日本的苏我氏奉佛与物部氏的排佛之争等都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动荡。紧接着,李海涛老师又以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形成为基础,向我们介绍了佛教的朝鲜化和日本化。朝鲜半岛佛教的展开经历了四个阶段:三国时代的佛教、统一新罗时代的佛教、高丽时期的佛教以及朝鲜时代的佛教。其中,三国时代是佛教在朝鲜的初传时期,至统一新罗时代佛教在朝鲜半岛得到了确立。这一时期,在理论上强调佛教诸学的融合,在政教关系上则凸现佛教的护国思想。高丽时代的佛教则更加重视祈福攘灾的佛教仪式、仪轨,并将佛教提升到“国教”地位,并实行僧科制度。在高丽时代,佛教呈现政治化、贵族化、国家化的特点。到了朝鲜时代则开始了长达四百余年的“法难期”。这一时期佛教受到严厉的排斥,朝廷颁布了许多阻碍佛教发展的法规,如“僧人不许进城”等。这一时期的僧人们只得在山中修行,并积极迎合当时的思想主流——朱子学。直到1895年“僧禁”解除,佛教才开始慢慢发展。日本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平安佛教、镰仓佛教以及近世日本佛教。日本佛教的形成阶段经历了奉佛与排佛之争,直到“本地垂迹说”的出现,神佛矛盾才渐渐被调和。其后,由于国家力量的推动,大化革新与律令体制的确立使佛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平安时期,日本成立了南都六宗,最澄与空海分别将天台宗和真言宗传入日本,佛教在日本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镰仓时期由于出现了武家政权,社会动荡,出现了净土真宗、道元禅以及日莲宗等全新的宗派,念佛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世日本佛教则出现了本末制度以及寺檀制度。之后,李海涛老师为我们总结了佛教在东亚世界的一些特点。近世之前,佛教在东亚更具影响力。在东亚佛教文化圈中,佛教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还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中日韩越等国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发展。并且,佛教在东亚文化圈占据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海涛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东亚佛教的互动,具体有东亚僧人的跨国交流、汉译佛典在东亚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朝鲜及日本本土化的特质。东亚佛教圈中,僧人是主要的载体。他们突破国家、地域和民族界限,寻求佛法、传播佛法,共同缔造了东亚佛教的辉煌。其中鉴真、空海、最澄、圆测、义湘、义天等等都是佼佼者。东亚佛教的展开与发展,一方面是通过僧人,另一方面则通过佛教经典的汉译来完成。韩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继承除了僧人来传承法脉,更多地是通过汉译佛典的流通、诠释和吸收来完成的。李海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本愿药师经古迹》在日朝两国的传抄与翻刻以及金陵刻经处对佛教经典流传的意义。朝鲜半岛的佛教基本上是沿着中国化佛教的进路和理论范畴展开点,在佛教的朝鲜半岛化方面表现的并不明显,朝鲜半岛佛教是把自身置于中国佛教之内来考量的,而缺少本土化的倾向。日本化的佛教则在平安时代走向了更为符合日本神道文化特质的密教化倾向;镰仓时代佛教则展现出庶民化、世俗化、简易化的特点;近世时的本山末寺制度和寺檀制度同样表现出日本佛教的特殊性。最后,李海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东亚佛教的在地化特质以及“佛教认同”与“文化认同”。韩国佛教有着浓厚的华严思想底色,呈现禅与华严的结合,在理论上则固守中国化佛教的“法统”和价值取向;而日本则有着强烈的法华信仰,时刻保持密教或神秘化的元素,凸现了中国化佛教的工具取向。而“文化的认同”则强调佛教认同差异背后的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性。
现场同学提问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提问,李海涛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随后,江静院长总结了本场讲座,她表示,李海涛老师的讲座对东亚视域下的佛教研究十分具有启发意义,因为从东亚研究来看,将东亚佛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切入,更深刻地研究佛教文化在东亚三国的环流,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东亚诸国佛教思想之间的互动。最后,江院长对李海涛老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
江静院长总结本场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