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动态】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09通讯|魏美玲: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
( 发布日期:2023-11-24 阅读:次)

魏美玲(Emily Wilcox),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研究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舞蹈和表演艺术文化、现当代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获哈佛大学本科学位,2004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08—2009年以富布赖特学者身份至北京舞蹈学院访学,2011—2013年于上海戏剧学院担任国际博士后,2013—2020年任教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并于2019年获终身教授;曾任美国亚洲表演艺术学会会长、美国舞蹈史学会理事,现为美国舞蹈学协会、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参与编辑文集《身体政治:舞动的东亚》(Corporeal Politics: Dancing East Asia)、《流动中的亚际:舞蹈作为一种方法》(Inter-Asia in Motion: Dance as Method),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三十余篇。

1702356700407.png

魏美玲(Emily Wilcox)副教授

11月20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研究副教授魏美玲(Emily Wilcox)老师在东语楼202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的重磅讲座。东语学院与东亚研究院院长江静教授、东亚研究院特聘副教授张光新老师、我院沈霄鹏老师、艺术设计学院胡玥老师、我校美育部副部长余彬老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陶力行博士,以及四十多位同学参加了本场讲座。讲座由东语学院哲学系主任柴可辅副教授主持,柴老师在欢迎辞中简要介绍了魏老师最近出版的新书《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该书探讨了中国现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柴老师认为,魏老师的著作使用了“边缘革命”的分析模型,剖析了中国舞蹈发展的内在线索和目的,并运用大量一手文献资料作为素材,以舞蹈为切入口,观察中国现当代的政治文化等,使得此书成为该领域的重磅著作,其影响溢出了学术界。

随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正式开始。魏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原出版于2018年的英文著作——《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Revolutionary Bodies: Chinese Dance and the Socialist Legacy),因为该书于今年夏天出版了中文版,因此今年她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就本书展开系列讲座,此次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与哲学系举办讲座。之后,魏老师讲述了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所见所闻,在此期间,她进行舞蹈实践,听取舞蹈家的口述,观摩演出,这些宝贵的经历成为魏老师此书的资料来源,使她对中国舞蹈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是她著作此书的内在动机。魏老师说道,此书是站在此前巨人的肩膀上写作的,而此书通过丰富的田野调查,运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文献、影像资料与档案,是一部考察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的著作。在科研工作中,魏老师还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舞蹈文化——她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中国舞蹈史研究档案馆、数据库以及收集大量书籍期刊资料。其次,魏老师介绍了二十世纪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舞”的形成、延续与变化。魏老师认为,戴爱莲、吴晓邦、康巴尔汗、崔承喜与梁伦为中国现代舞的开山人物,对于中国舞的发展与奠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她强调了中国舞的三个核心概念:1.动觉民族主义。她引用戴爱莲的话说,我们不能仅用外国的技巧和步伐来传达中国故事,而是要将中国各民族、地区、文化的材料提炼而成,基于广大人民对于本土文化长久持续的研究,使得中国舞更具民族性;2.民族及区域包容性。也就是说,中国的民族舞蹈不应当仅仅是局限于某一种主流文化,而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还有云南傣族舞蹈,藏族舞蹈等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舞蹈形式。3.动态传承。文化不是保守一成不变,而是经过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含义,传统文化与大胆创新不是相互冲突的。魏副教授运用崔承喜和梅兰芳先生的对话举例,“我却以为新的创造乃古之传统的正常发展。今日艺术家们之心的创造,也可成为后世子孙之传统。”

魏老师随后介绍了戴爱莲——中国现代舞的开山鼻祖,并讲述了中国现代舞的起源,为我们展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边疆舞蹈运动,吴晓邦的新兴舞蹈和崔承喜的东方舞蹈以及延安新秧歌运动等等。关于新中国早期的舞蹈创作和对于舞蹈形式的探索,魏老师着重分析了1950年的《和平鸽》《乘风破浪解放海南》。魏老师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舞的黄金年代”,当时中国成立了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国家直属的舞蹈表演团体。而中国舞蹈当时是否受世界欢迎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魏老师认为,中国的舞蹈团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国舞的国际巡演等重要场合进行全世界演出,如《红绸舞》《扇舞》等等,都受到了世界的欢迎和赞赏。另外,中国舞的编舞形式有了较大的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叙事性民族舞,如《宝莲灯》等。讲座的最后一部分,魏老师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舞的转折,出现了舞蹈审美的多元化,如《东方红》《怒火在燃烧》等作品,同时还出现了革命芭蕾舞样板戏,诞生了第一部革命芭蕾《红色娘子军》,用芭蕾舞展示中国故事,以外国的舞蹈形式演绎中国故事。魏老师还着重探讨了六七十年代前后芭蕾舞与中国舞在中国剧场舞台的地位变化。魏教授说此书的标题取名“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即有意挖掘地方文化,将之搬到舞台上,使其变成当代文化,并且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表现。以现当代孔雀舞形式的发展演变为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舞不断进行重温,改变和创新,不断继承和发展并且融入各种新平台和媒介,这也完全符合中国舞核心理论之动态传承。最后,魏老师以《胭脂扣》和《肥唐瘦宋》古典舞的不断突破与自我反思结束了此次讲座。

讲座后,我院徐晟副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徐老师对魏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认为,从魏老师生动的讲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舞蹈的发展其实就是中国时代发展的缩影,中国民族舞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建构过程。

最后,魏老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精彩互动。张光新老师感慨道,经过这次讲座,他重新认识到中国现当代舞蹈的美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院沈霄鹏老师向魏教授提问,“各舞种的融合创新,是否还有必要厘清各舞种之间的界限与范围”,“如何将中国舞持续地输出向海外,使之历久弥新”等问题。浙江大学的陶力行博士提出自己的建议,“需要将舞蹈语言还原到最小的语词单位,加强因果叙事性”。魏老师说,尽管世界各地的语言不同,但是通过不同的舞蹈的身体语言,转化成观众可以理解的表达方式,对中国舞蹈的肢体动作进行分析,使得所有人都可以了解舞蹈背后丰富的含义,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舞蹈。最后,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1702356752400.png

讲座开始前,魏老师与我院老师们合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