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动态】区域国别学青年沙龙02通讯|陈波:乘桴浮海:明清鼎革之际闽儒林上珍、何倩甫的东瀛行迹
( 发布日期:2024-04-03 阅读:次)

主讲人简介:陈波,湖北蕲春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历代史籍编》(140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23年)副主编,著有《风说书的世界》(上海古籍,2022年);主要从事元代书画及近世东亚区域研究。现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书协会员。

2024年3月19日,由东亚研究院主办的区域国别学青年沙龙第一场——“乘桴浮海:明清鼎革之际闽儒林上珍、何倩甫的东瀛行迹”于A教学楼12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波老师主讲,我院王侃良老师主持,与谈人许海华老师以及沈国威老师和来自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人文学院十多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本场讲座。

1712148123942.png

讲座主题为“乘桴浮海:明清鼎革之际闽儒林上珍、何倩甫的东瀛行迹”。陈老师聚焦明清鼎革之际渡日的闽儒林上珍、何倩甫,通过系统梳理日本儒者大高坂芝山诗文集《芝山会稿》《芝山别集》所收林何二人诗文,结合近年新见林、何二人手翰,在明清鼎革之际东亚国际政治文化的历史语境之中呈现三人之间的交游关系。

讲座伊始,陈老师从选题的角度出发,讲述选择林上珍、何倩甫这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渡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接下来,陈老师从有关于林上珍、何倩甫的前人研究进行演讲。日本学界主要有小松原涛《陳元贇の研究》。中国学者则有孙文《林上珍〈满清有国论〉考原》一文,陈老师本人也有《明福建移民林上珍、何倩甫之海外播迁》一文见刊,文中指出林上珍、何倩甫为闽儒,在明清鼎革的大变局下投入郑氏麾下,贩海为生。二人于康熙十四年东渡日本,羁留长崎期间,与日本儒者大高坂芝山(1625―1695)交往密切,且对后者一生行止产生了不良影响。大高坂芝山为人心高气傲,好排斥同辈,当时日本儒林俊杰木下顺庵、伊藤仁斋、山崎暗斋乃至东渡日本的明遗民陈元赟、朱舜水等皆遭其酷评。而独拜服林上珍、何倩甫二人,其诗文皆由二人为之作序。

接下来,围绕大高坂芝山本人,陈老师首先基于日本儒林轶事简单分析了时人对大高坂芝山的描述,使同学们对其个人形象有了基本了解。之后通过分析林上珍《芝山诗集序》、何倩甫《芝山文集序》、林上珍《评大高明公诗文数篇》、何倩甫《评大高明公诗十五章》、何倩甫的《跋小田原纪行诗集》等文章中大量对大高坂芝山文章高度评价的片段,称“其词雄丽典奥”,无不夸耀其诗文水平之高,可见大高坂芝山与林何二人关系之密切。随后,陈老师基于唐船风说书(《华夷变态》)关于林、何二人行迹的片段记载,结合近年所见《介眉寿:寓日华人祝贺下总国大名久世广之七十大寿诗卷》以及西泠印社2021年秋季拍卖会拍品《称水轩联句》,讲述了明清鼎革之际,日本江户幕府当局实行务实的骑墙政策,及其对当时东亚格局的影响。此外,陈老师还对同学们建议,文科学生有基本的书画素养,有助于加深对于历史文献产生流变的理解,以及对历史情境的切身体验。

1712148137777.png

陈老师发言结束后,我院许海华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点评和讨论。她认为在明清鼎革大变局中,林上珍、何倩甫多重身份重叠,又缺少相关研究记载,为这两个人物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直到最近留存下来的书画、文字资料被发现,此二人的行迹才逐渐生动清晰起来。在复杂且重大的历史事件背景下,把关注点置于此二人一类的“小人物”之上,以此来观察当时社会政治、人文以及在日中国遗民的情况,对当代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之后许海华老师和陈老师还针对候文文书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之后,陈波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积极主动提问。陈老师也分别对“元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方法的区别”、“史料的阅读方法”等问题一一给予了深入解答。陈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倡议,“新时代学子应该具有交叉多元化的研究视野,在自己学术领域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拓宽会使研究更加饱满”。

最后,主持人王侃良老师重申了开展本次讲座的意义:“学习以小人物看大历史的视野和方法”,并对陈波老师的到来及所作的精彩讲演表示衷心感谢。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