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毕雪飞,文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著有《日本七夕传说研究》《日本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在Folklore,《外国文学研究》《民族艺术》《民俗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2024年11月26日下午,应我院邀请,浙江财经大学毕雪飞教授于管理楼113教室为我校师生展开了一场题为“中国妖怪学思想与理论对日本妖怪学的影响”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东亚研究院姚琼老师主持,我院多名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讲座。讲座开始前,姚琼老师对毕老师的研究领域、个人经历及研究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讲座伊始,毕老师介绍了日本妖怪学作为一门学问的发展历程,并且详细说明日本妖怪学的发展脉络,从井上圆了将妖怪学作为学术对象的研究,到大正、昭和时代柳田国男等民族学者的贡献,再到21世纪日本妖怪学的百家争鸣局面。她特别指出,日本妖怪学的流行背后,是日本学者长时段积累的结果。同时毕老师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妖怪学思想和理论,以“建立中国的妖怪学研究体系”为目标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第一部分中,毕老师通过引用中国《礼记·祭法》《左传》等典籍解释中国古代思想观念中妖为何物,指出妖怪精魅等统统被囊括于“物”之范围内,器物妖怪属于其中一个部族。同时,毕老师梳理了中国志怪小说的发展过程,强调了器物妖怪作为志怪故事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与未知世界的想象、探索与思考。接着,毕老师以器物妖怪为例,分析了中国妖怪学理论中的不老论和变化论,以及这些理论对日本的付丧神的影响。第二部分,毕老师围绕“器物妖怪故事如何叙事”进行说明。通过对比《太平广记》中的器物妖怪故事与日本付丧神,分析中日两国在叙述器物妖怪故事上的不同点。她强调中国妖怪故事核心在于立足人的世界讲述人与妖之间的关系,而日本更注重于立足妖的世界叙述妖怪自身的成长。第三部分,毕老师探讨了文字与图像如何共同构建东亚妖怪世界。毕老师展示了《江谈抄》中的异文和《百鬼夜行绘卷》,阐述了日本器物妖怪故事经历了从无形到有形的可视化发展历程。接着,毕老师通过对比以不同文本为依托绘制而成的穷奇图像,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或符号,绘画拓展了人的想象空间,给人无穷想象力,东亚的妖怪世界在创作者不断创造与接受者的欣赏中,越来越丰富。
最后,毕老师还提到了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妖怪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的新形态和新特征。她鼓励年轻人参与到妖怪学的研究中来,探索妖怪文化的新领域。讲座结束,姚老师发表感想,她认为通过毕老师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了解中日妖怪学理论的密切关联,为中日妖怪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提问讨论环节,在场师生围绕“中日无文字图像中妖怪形象的差异”“中国妖怪思想传入日本的途径”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毕老师对各位老师、同学的提问做出了细致的回答,收获了一致好评。本次讲座在毕雪飞教授和各位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