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动态】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30通讯 | 今津胜纪:日本古代灾害史研究的新方法
( 发布日期:2025-03-07 阅读:次)

主讲人简介:

今津胜纪,日本冈山大学文明动态学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东亚史、日本古代史。主要研究成果著作有《日本古代的环境与社会》《户籍讲述的古代家族》《日本古代的税制与社会》等,论文有《古代吉备的开发与渡来民》(《历史学研究》2024年6月)、《灾害与人类的生活》(《文明动态学》2024年3月)、《从人口动态看日本的古代》(《文明动态学》2022年3月)、《追问日本古代的“生存”》(《宫城历史科学研究》2021年7月)等。

1741320222532.png

今津胜纪教授讲座中

2025年2月27日下午,应我院邀请日本冈山大学文明动态学研究所教授今津胜纪教授于管理楼222教室为我校师生展开了一场题为“日本古代灾害史研究的新方法”的别开生面的讲座。本场讲座由东西文明互鉴研究院姚琼副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东西文明互鉴研究院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海燕教授担任与谈人。我校多名师生积极参与出席讲座。讲座开始之前主持人姚琼老师对今津胜纪教授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成果以及本次讲座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日本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其古代社会一直深受地震、火山、海啸、台风、洪水等灾害的困扰。然而,由于古代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人们对这些灾害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与现代有着巨大的差异。今津胜纪教授长期致力于日本古代灾害史的研究,近年来更是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突破。讲座伊始,今津胜纪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从事日本古代灾害研究史研究的心路历程以及研究经验,并对日本古代灾害史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今津胜纪教授列举了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阪神大地震以及2018年7月西日本的暴雨等多个例子,并且还分享了自身作为志愿者亲自参与到西日本暴雨救援的亲身体验来叙述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在本次讲座中,今津胜纪教授分享了自身在日本古代灾害研究中的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即从史学、气象学以及数理层面进行融合研究以及介绍了其史料研究成果,并举出了很多实例论述了科学与社会的问题并向我们传达了作为一个古代史研究学者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意志。今津教授首先介绍了传统日本古代灾害史研究的局限性。以往的研究多依赖于古代文献记载,如《古事记》《日本书纪》等,这些文献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灾害记录,但往往缺乏系统的科学分析。而今津教授提出的新方法,则是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通过考古学、气候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对古代灾害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此外,今津教授还强调了灾害史研究的跨文化意义。他指出,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灾害应对模式,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策略的异同。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不仅丰富了灾害史研究的内容,也为现代社会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讲座结束与谈人王海燕教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她认为今津胜纪教授的研究方法非常独具一格是涉及史学、气象学、模型、数理等多方面的融合研究,这种融合研究也是今津胜纪教授所特有的研究。并向今津胜纪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今津胜纪教授对此做了热情的解答。在提问讨论环节,参会教授、老师以及学生围绕今津胜纪教授所讲授的内容积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今津胜纪教授也对此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烈。

1741320281986.png

王海燕教授讲座中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今津胜纪教授在古代灾害史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中日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灾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