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动态】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33通讯 | 韩思艺:祭天敬祖:基督教中国化与生命共同体意识
( 发布日期:2025-04-03 阅读:次)

主讲人简介:

韩思艺,兰州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哲学博士。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任教。现就职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宗教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加拿大学术季刊《文化中国》执行主编。出版专著2部:《从罪过之辩到克罪改过之道》《信德与德性》;在《哲学与文化月刊》《道风》《宗教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上帝存在的中国式证明”“明末清初的十架叙事”“儒家幽暗意识的觉醒”“克罪灵修与改过工夫的会通”“民族的德性叙事”等50余篇论文。

1744177789172.png

韩思艺教授

2025年3月28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的韩思艺教授来到了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202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主题为“祭天敬祖:基督教中国化与生命共同体意识”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东西文明互鉴研究院刘旭老师主持,在刘老师对韩老师和讲座主题做了简要介绍之后,讲座随即开始。

首先,韩老师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祭天祭祖礼仪文化,论述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报本反始”的宗教精神与“民德归厚”伦理道德文化。然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的脉络中,韩老师讲述了“中西礼仪之争”发生发展的历史经过,说明其中既有基督宗教教义与中国礼仪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会通,也有基督宗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学术争论,更有天主教教廷与中国朝廷之间的权力之争,最终导致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的中断。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签署《解放谕令》,才撤销了对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习俗的禁令,最终解决了长达300年的中国礼仪之争。接着,韩老师在“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论述了“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可谓是当今“天主教中国化”的先声,并介绍了台湾辅仁大学所举办的“祭天敬祖感恩大典”,说明这项仪式有助于推进了“天主教中国化”的发展。随后,韩老师引述了德国哲学家莫尔特曼(Jurgen Moltmann,1926-2024)对西方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于东亚传统的“敬祖文化”对于当代西方社会的意义的发掘。莫氏指出,现代西方社会中的人过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其结果是形成了生者宰制死者的情况,生者宣布死者在现代的意义中是“死的”,死者不再存在也不再具有意义,这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生者和死者的任何团契都被摧毁了。莫尔特曼通过对圣经的解读,论证了东方的敬祖礼仪不仅合乎基督教的教理教义,而且还有助于纠正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过分个人主义的流弊。最后,韩老师通过对圣经中耶稣基督家谱的解读,说明基督教中国化的“祭天敬祖感恩大典”有助于恢复中国传统的“三祭”之礼的伦理精神,并可以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最后,哲学系主任柴可辅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还补充了两点背景性知识:首先是中国的宗教政策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此要从哲学层面研究多种不同的宗教理论如何适应彼此,和谐共处;第二是面对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个人会游荡在极端原子化和极端组织化之间,导致了个人失去了共同体的情感救济渠道,因此可能也需要通过传统的礼仪文化来为个人提供情感慰藉,这也是推进传统祭天敬祖礼仪现代化的意义所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