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日本与英国正式启动经济版“2+2”机制,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在东京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在特朗普政府关税大棒席卷全球,美国同盟体系裂痕凸显的背景下,日英加快战略接近,不仅让外界对重现“日英同盟”产生猜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国产业技术竞争加剧的新动向,成为全球大变局下多极化力量合纵连横、抱团图强的一个新注脚。
聚焦经济安全和自由贸易
日英两国代表在本次会议中指出,国际经济秩序正面临重大挑战,两国要秉持“自由、民主、法治”等共同价值观,维护和加强基于自由、公正规则的国际经济秩序。会议内容聚焦于四大领域:
一是经济安全。双方确认将与伙伴和志同道合国家加强协作,致力于强化供应链韧性,深化关键和新兴技术合作。双方对经济胁迫、有害产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等非市场政策和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有害产能过剩及其他市场扭曲措施表示担忧,提出要探索基于透明、多样、安全、可持续等原则标准,构建稳健且可靠的供应链。双方同意深化出口管制领域合作,推进下一代量子计算领域的供应链合作。
二是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双方确认维护以世贸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一致同意强化 WTO 各项职能,并呼吁尽早将《投资便利化协定》和《电子商务协定》纳入 WTO 的法律框架。日方欢迎英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将继续与其他 CPTPP 缔约国密切合作,确保 CPTPP 持续成为现代化且高标准的协定。
三是能源安全保障。双方讨论了能源安全领域的风险,以及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供应链合作机会,包括在海上风力发电、先进机器人技术和自主系统,欢迎两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先进核能技术、核聚变、核电站废炉等民用核能领域合作。双方确认将继续致力于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四是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双方一致认为要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有必要强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减贫事业。
经济版“2+2”缘何兴起
一般认为由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共同主持的“2+2”会议机制正式起源于2007年的美俄战略安全对话,当时两国主要围绕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战略安全议题展开了磋商。此后,“2+2”机制开始迅速增多,尤其多见于美国及其盟伴之间,该模式已从双边争议解决工具逐步演变为同盟国或伙伴国强化政治安全协作的常态化平台。以建立“2+2”机制最多的日本为例,其对象涵盖七国集团全体成员,还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印尼、俄罗斯等国。日本通过密集的“2+2”机制构建,积极推进以美日同盟为基轴、联动欧亚大国、拉拢东南亚的对外战略布局,彰显了日本谋求加快政治军事大国进程、提升国际地位影响的战略野心。
相对于政治安全领域的“2+2”会议,经济版“2+2”机制更是个新生事物。首次美日经济版“2+2”会议于2022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由时任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共同主持,标志着该机制正式启动。这一机制的创设因应了大国竞争日益向经济技术领域延伸的时代背景。当前,供应链安全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全球大国围绕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尖端技术以及关键矿产的竞争加剧,“经济安全”成为各国政策优先关注议题。日美试图通过经济版“2+2”引领推动战略产业和尖端技术合作,实现“强强联手”,应对所谓“中国经济影响力扩张”及供应链安全挑战。
“日英同盟”或将重现?
日英两国作为美国在东西半球最为“忠诚”的盟友,启动经济版“2+2”机制既有类似于日美“2+2”的战略考量,也有基于自身利益的目标诉求。
近代以来,日英曾在1902至1921年间三度结盟对抗俄国,二战中虽一度为敌,但在二战后同被美国纳入西方阵营中,共享所谓“自由民主”价值观,并通过皇室交往维持了良好关系。但由于相距遥远,长期以来日英经贸关系不温不火。英国脱欧后,重新确立“全球英国”战略,将日本作为扩大全球政经影响的战略支点,并寻求通过加入日本主导的CPTPP,拓展在亚太的经济利益。
近年来,在美国推动大国竞争的全球战略布局中,日英被其视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霸权两翼,在美国的战略指挥棒下不断深化防务安全合作。两国早在2013 年就建立外长防长“2+2”会议机制,2023年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允许双方部队互访和共同训练,标志着日英关系提升至“准同盟”水平。目前两国还在联合研发新一代战机和先进导弹,日本将英国作为军事力量“借船出海”的重要支点,英国则以日本为跳板加快“重返亚太”。在经贸层面,2020年两国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延续英国脱欧前日本与欧盟的自由贸易条款,英国于2024年正式加入CPTPP,成为该机制首个域外成员。目前,日本是英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国,英国则是日本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随着特朗普重新执政,国际秩序正面临冷战以来的最大变局,这也给日英走近赋予新的战略意涵。一是战略自主驱动下的“第三极雄心”。日英作为孤悬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岛国,素有相似的地缘政治野心,双方希望通过全方位合作提升增强战略能力,实现强强联手,提升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权和话语权,在多极化全球格局演变中抢占有利位置,避免在中美博弈中被边缘化。
二是联手对冲“特朗普风险”的“抱团取暖”需要。特朗普借关税施压盟友的“美国优先”政策不仅威胁日英经济利益,更严重动摇二战后日英赖以生存的自由贸易秩序,迫使日英不得不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制衡”,双方在此次“2+2”会议中强调,在世界经济分裂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日英两国有必要成为基于规则的自由开放国际经济秩序的捍卫者。
在技术民族主义与地缘经济竞争抬头的今天,这一机制能否为世界提供“合作而非对抗”的新范式,仍需时间的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日英通过经济版“2+2”开辟了一条多极化时代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新路径,或将有更多国家效仿。
本文出自“世界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