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学界研究动态:“西方”分裂,二战后秩序崩溃(赤川省吾)
( 发布日期:2025-04-28 阅读:次)

二战后80年间,欧洲一直相信与美国共享民主和法治等“西方价值观”。然而,美国倾向于“通过力量统治”,而非“依法而治” ,美国越过作为同盟国的欧洲,接近假想敌的俄罗斯。由于美国的背叛,二战后秩序轰然崩塌。


“不能让华盛顿和莫斯科决定欧洲的未来”,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在电视演讲中提出,拥核国家法国将代替美国,通过“核保护伞”保护整个欧洲。


这一构想始于俄罗斯开始全面入侵乌克兰的3年前。其深层想法是,如果创建“拥有核武装的欧洲军队”,就能遏制俄罗斯。随着对特朗普政府的不信任不断提高,这一构想也开始在“与美国决裂”这一语境中被提及。


法国拥有外交和军事大国的强烈自豪感,并且具有与英美等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保持距离的戴高乐主义的遗产。另一方面,如果邻国德国独自开发核武器,成本将会增加,被认为将不得不把相当于目前3倍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用于国防开支。


核武器由法国负责,德国承担常规战斗力,这样更有效率。欧盟(EU)将投入巨额资金寻求“重整军备”,德国则修改基本法(宪法),增加防卫费用。


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精通外交和安全的法国前参议员加特伦(音译)承认,欧洲军需产业要从美国的供应链中独立出来,“需要10年时间”。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服兵役,这一点也存在疑问。


还存在隐藏的不安。例如,如果极右翼政党掌握了法国总统职位,会发生什么?东欧的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低声表示,“核保护伞的承诺可能会动摇”。属于主要候选人的极右翼领导人勒庞因非法挪用公款而被判有罪,能否参加总统竞选显得微妙,但不安仍很高。


对于欧洲历史来说,开始讨论军备扩张就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此前,一直致力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一体化。今后,“防卫共同体”的色彩将更加浓厚。随着欧洲统合的性质发生改变,欧盟作为对抗美中俄的政治集合体的意识将迅速加强。


这就是脱离美国的“精神独立”。在近现代史上,欧洲和美国经常被视为一个整体。


这道鸿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已经不再是“西洋=欧美=西方”的局面。正因如此,欧洲正在紧急建立双重、三重防御网。


欧洲带着徒劳的觉悟心理准备说服美国,试图维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团结。另一方面,欧洲还将通过吸纳已脱离欧盟的拥核国家英国,加强与志同道合国家的合作。


由于冷战结束,民主主义与和平将覆盖世界这一剧本终将化为幻想,全球化将出现逆流。安全方面靠美国、能源靠俄罗斯、出口靠中国这一处处指望他人的欧洲模式已经破产。那么,必须果断推进摆脱美国、与俄罗斯对峙、与中国保持距离的三面作战。


欧洲正面临着国家模式转变的痛苦。日本又该何去何从呢?


轻视同盟国、已成为“力量信奉者”的美国是否有可能越过韩日台湾,与中国大陆和朝鲜进行直接对话,从而决定亚洲秩序?如果无法说服美国,有没有替代方案?


正是因为这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日本与韩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加深合作的多方面框架也将成为一种选择。现在不应因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而时喜时忧,而是应主动采取行动,建立新的秩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