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简介:
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世界史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日本史、东亚思想史和东亚国际关系史。

韩东育教授
2025年11月4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东育在东语学院202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题为“日本“二元”政治结构的前世今生”的百家百科讲座。讲座中,韩教授以日本独特的“二元权力结构”为主线,梳理了历史上日本权力格局演变脉络,展示了其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新视角。
韩教授首先从日本早期的“政教分离”传统切入,以推古天皇、卑弥呼等历史人物为例,阐释了日本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权威”与“权力”相分离的二元结构。他指出,在这种结构下,国王(天皇)代表权威,而执政者(如关白、征夷大将军)代表权力。在对比中日历史时,韩教授揭示了一个关键差异:东亚真正的封建社会仅在日本得到了长期延续,而中国严格的封建社会主要集中于西周时期。他认为,这一社会结构基础的不同,正是日本能够形成并维持其独特二元权力格局的深层原因。这种权威与权力并立的格局,从古代一直延续至幕府时代。
关于绵延数百年的二元格局为何最终在明治时代走向终结?韩教授指出长期掌权的幕府政权,因其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行为导致内部反对声音四起。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敲响了民族危机的警钟。韩教授特别分享了一个历史细节:“日本当时曾专门组织对上海进行实地考察,并得出关键结论:日本必须坚持民族独立,学习先进技术”。然而,技术的引进带来了新的问题——国民缺乏民族凝聚力。韩教授进一步指出,这种江户时期商业发展但工商从业者地位低下的现象,其实体现了朱子学在日本社会引发的阶层固化思想。
对此,江户幕府通过“五大分离”等举措批判并试图打破这种固化,进行权力的重新梳理。到了明治时期,西方的“术”(坚船利炮)先于“道”(思想文化)进入日本。在外国民族压迫和追求民族独立的强烈诉求下,日本最终实现了“政教合一”,以此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凭借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模式,日本先后在战争中击败了中国与俄罗斯,自信心空前膨胀。同时韩教授深刻地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已然隐藏了军国主义的恶性基因。
本场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院长江静教授主持,东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教师以及浙江大学的师生5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后,在场师生与韩东育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