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研究中心访问记
聂友军
2011年12月1日至21日,我很荣幸地接受神奈川大学21世纪COE项目“人类文化研究中非文字资料的体系化”的邀请,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收集到很多在中国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得到神奈川大学很多先生的指导与帮助,体验到非文字资料研究中心浓郁的学术氛围,获益良多。
在阅读19世纪后半叶在横滨出版的英文报刊的过程中,注意到The Japan Punch(《日本笨拙》)与Japan Weekly Mail(《日本邮报周刊》)对于1874年日本出兵中国台湾的所谓“台湾远征”(The Formosa Expedition)有着持续的兴趣与追踪报道。以下拟以摘要的形式呈现我的阅读与思考过程,以求教于方家。
1874年横滨英文报刊对“台湾远征”的报道
——以Japan Punch与 Japan Weekly Mail为中心
一、 问题的提出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流民事件悍然出兵中国台湾,国际舆论为之哗然。当时在横滨出版发行的英文报刊 Japan Punch与Japan Weekly Mail对于所谓“台湾远征”(The Formosa Expedition)有着持续的兴趣与追踪报道。
当时的中国人、日本人与在东方的西方人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该事件,他们各自的观感大相径庭。在既有的研究中,大多集中论述“台湾远征”作为近代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用兵,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疆拓土”对外政策的表现,以及中国向日本赔款并称其行动为“保民义举”以换取日军撤出台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无论在汉语语境、日语语境抑或英语语境中,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到当时在日本刊行的英文报刊对该事件的报道情况,尤其是对它们进行相关报道背后原因的解读几近阙如。于是我们希望以Japan Punch与Japan Weekly Mail为依托,关注它们针对“台湾远征”说了什么(What),是怎么说的,并且说的如何(How),以及他们为何会如此说(Why)。
二、 说了什么(What)
Japan Punch与Japan Weekly Mail在事件开始时都倾向于支持中国、谴责日本的出兵行为;以后随着事态的发展,形势朝着有利于日本的一方发展,两刊的态度逐渐转向对中国的嘲讽,或为日本行动寻求合法性解释。
Japan Punch专辟一览“新出爆笑大汇演——台湾(The New and Laughable Extravaganza “Formosa”)”,以八幕戏剧的方式连续呈现这一事件,对其发生、演变、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都有较为直观的展示。此外另有数幅图片与这一事件紧密相关。初期许多漫画嘲讽日本所采取的行动,并认为在中国做好出兵准备后他们会望风而逃;后期的图片转而嘲讽中国的高枕无忧与因无知而造成的无畏。
Japan Weekly Mail有20余篇文章涉及“台湾远征”事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关于“台湾远征”的新闻报道,二是围绕该事件的读者来信,以及来自其他报刊的报道的转载选登;三是Japan Weekly Mail的记者与编辑带有自身倾向性的评论。从报道的内容以及观点的倾向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大多从报纸自身的立场出发,认为日本采取的行动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反对;中期从转述与分析世界舆情入手,基本延续前一阶段的观点,但亦有为日本的行为寻求正当性辩护的异见出现;后期随着事态得以平息与解决,无论报纸的评论还是读者来信中倾向于支持日本的稿件数量大为增加。
三、 怎样说的,说得如何(How)
整体而言,Japan Punch与Japan Weekly Mail两刊开始时几乎同声一气地支持中国、反对日本,并对日本的行为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后期对中国的处理方式一致感到失望。但在细节方面其报道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Japan Punch在事件趋于解决时嘲讽中国“高枕无忧”、“无知骄矜”,对当时形势的研判与把握比较准确。Japan Weekly Mail则一方面错误地将清政府与中国台湾的关系比作英国与新西兰的关系,将台湾的所谓“野蛮人”比作美洲的印第安人。这一类比将西方的殖民行径与传统中国以与文明中心接触的亲密程度以及各地域、各民族的开化程度不同而区分“夷夏”的做法相比附,其错误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则过分夸大西方人士比如美国退役军人李仙得(Charles William Le Gendre)在事件中居中调停的力量,而相对忽略了中日两国间相互博弈以及两国国内局势加诸事件的影响,及其在最终解决争端时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仔细分析两份刊物,可以发现他们并没有始终一致地保持一种外在的、客观的“中立”立场。比如Japan Weekly Mail前期刊载的文章大都表达的是他们对该事件的看法,而到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中期,则选择中国读者的来信、中文报刊文章、以及在中国与日本出版的英文报刊上面刊发的评论性文章;到后期则主要以刊载日本读者的文章为主。其报道的基调在事件临近解决时发生了一个大逆转:即由支持中国、谴责日本,一变而为日本辩护,并贬抑中国对事件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
不足之处在于,尽管两刊都预测了事件的处理结果将对中日两国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但大多侧重表现对中国内政方面的消极影响,而没有预计到事件对中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外交政策走势的影响。因为历史发展证明,翌年开始,日本与俄罗斯、朝鲜、琉球以及中国的关系都有了很大改变,如1875年5月与沙俄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1875年强制琉球改用日本年号,并于1879年宣布废(琉球)藩置(冲绳)县,正式把琉球并入日本版图,1876年2月与朝鲜缔结《江华岛条约》等。所有这些改变的根源,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台湾远征”中找到远因。
四、 为何如此说(Why)
Japan Punch与Japan Weekly Mail之所以会做如此报道,并以上述方式进行报道,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力恪守新闻媒体外在客观的“中立”立场,这在事件发生之初在两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为指认中日双方都有不当之处,但不承认日本因而就有出兵台湾的理由。如Japan Weekly Mail表示中日两国在肇始事情发生这一点上错误的程度相当(There is about the same proportion of right and wrong on the side of China and Japan respectively in this Formosa question.),但明确表示“两黑相加并不产生白”,并称日本方面采取的行动为“秘而不宣、始料未及的暴力行径”(unannounced, unexpected and violent action)。
二、出于两刊编辑所隶属的母国——英国利益的考量。因为Japan Weekly Mail明确表示,无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不希望日本在台湾长期滞留或进占。它说:“至于以任何方式随后对该岛进行占领,我们都是不能容忍的”(as to any subsequent occupation of the Island, we cannot suffer it),因为“它有违我们的尊严,并与我们毫无疑问的主权权相悖”(It is inconsistant with our dignity and incompatible with our unquestionable right of sovereignty. )
三、世界范围内舆情的影响。Japan Punch有两幅图片,分别展示西方外交官针对该事件所持的普遍姿态,以及横滨三家主要英文报纸的主编如何报道上述事件。Japan Weekly Mail刊载的读者来信既有中国读者写来的,也有日本读者的手笔,当然其中亦不乏西方读者的观感。
四、具体到Japan Weekly Mail,还有一个层面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即它与日本政府原本维系得较为亲密的“蜜月”关系刚刚破裂,因而此时于公于私都期望对日本政府当局予以“敲打”。
五、随着事态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日本一方,媒体毕竟不能等同于学者治学一样严谨与观点鲜明,于是两刊逐渐改变看法,这一点在Japan Weekly Mail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它连续分几次刊载一篇名为《关于日本问题的新观点》的长文,文中明确表态日本有权派兵进行“台湾远征”,并对日本的这一行为表示支持。虽然不能说所刊载文章的观点代表报刊自身的观点,但不难发现Japan Weekly Mail后期的报道日渐倾向于日本,不仅选登日本读者来信的稿件数量增多,而完全听不到中国读者的声音,而且最后其立场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逆转,前期激烈批判日本的文章彻底销声匿迹了。
五、 结论
首先,在日本的西方媒体意欲以一种相对“中立”的立场报道“台湾远征”,但事实上这一立场未能坚持到最后。
其次,媒体的观点受到国内外诸多方面因素的强烈影响,尤其是编辑者所在的国家——英国的利益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世界范围内的舆情也是一个不可轻忽的关键因素。
第三,他们都没能预见到“台湾远征”对中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外交政策走向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