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是我非常喜爱的日本电影之一,这次能有幸参加其编剧小山熏堂先生的讲演会,我感到很荣幸。定于下午一点半的讲演会,我提前了二十分赶到会场,没想到礼堂内早已座无虚席,看来大家与我一样,是满怀期待来“取经”的。
果真,小山先生的讲演如预期般精彩,带给我很多感动,也给我许多启发。在此,我想结合小山先生讲演中例举的多个新鲜的小点子,谈几点个人体会。
其一,小山先生由黑白篮球队员传球视频与公司前台的事例,引出其通常最重视的视角——もったいない(浪费)。而后,小山先生又谈及公司文化中为每位职员制造“生日惊喜”的例子,使我感受到“另类”视角看待事物的必要性,也使我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魅力。小山先生所讲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多见,哲人早已指出,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记得东亚研究院的老师们说过,我们的学术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惯常视角和思维定势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放弃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信哉斯言。
其二,小山先生对《入殓师》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一是“所谓普通的价值”,二是“死是最高境界的平等”。记得此前我观影后感受最多的是对于“入殓师”这份职业的重新认识,小山先生分享的“普通的价值”的观念,令我有如发现新大陆般地惊喜。对自己而言普通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却不一定普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认为的那份普通,不必争出个高下,也没有必要定于一尊,只要保存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便好。那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亦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正如小山先生的父亲告诫他的那样:“人呐,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选择着最佳的方式生活下去。”
其三,小山先生的讲演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讲到“地区振兴”的几个故事:山形县鹤岗市意式餐厅专为提供食材的菜农们设置了“优先席”;九州观光列车为乘客提供了温馨的室内环境以及沿途的热情欢迎;熊本县“萌熊”计划,重视“观光”的意义,捡拾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幸福。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带来强大的良性反应。使我愈发觉得,当今时代的世界已是一个需要用温暖的人心相互联结的社会网络。
由小山先生的讲演,我体会到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做个“有心”的人,做个有血有肉的人,做个心系你、我、他的人。人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认可,因为这样就能实现自我价值,人生也过得有意义。为此,我们不断地寻求他人的认可,渴望他人的肯定。这样的心理状态因带了某些功利的“目的性”而使我们把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心落在他人身上。要求好比欲望,而“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个人认为欲望也是有属性的,单单与自己挂钩的欲望为“阳性”,与他人挂钩的欲望为“阴性”,此处是后一种)。我们不妨收一收这欲望,收一收对他人的要求,想想自己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犹如一颗石头与一片水塘,将石头重重一掷,水花溅起,好不激烈;轻轻一抛,则水晕泛起,层层涟漪缓慢波荡。这个世界需要温暖的人情,需要用细微的体贴连结人心。
小山先生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观察人事物的角度,也让我愿意与他人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同时也令我更加热爱我所经历的过去、现在以及即将面临的未来。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会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可口,抱怨父母太过唠叨,抱怨售票员态度恶劣……却吝啬对他们道声“谢谢”。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肯定与回馈。我们渴望得到什么,往往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如若有了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快乐也会慢慢地到来。我相信,对于一同听讲演的朋友们来说,这同样是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如沐春风,洗涤心灵。
最后,我十分感谢东亚研究院的诸位老师和同学对讲演会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谢谢东亚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东亚研究院今后继续为大家推出荡涤心灵的精神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