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浙江与东亚文化——雪舟等杨与杭州西湖”学术研讨会
(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6-16 阅读:次)

“浙江与东亚文化——雪舟等杨与杭州西湖”学术研讨会

201310月,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毋庸置疑,我国周边外交工作中,东亚地区是重中之重。20145月,习主席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时,又充分肯定了人民友好、民间外交对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东亚的历史传统、文化情结,还是地缘政治、经贸旅游,浙江省均置身于中心或前沿。可以说,东亚和睦,浙江首获其利;东亚动荡,浙江深受其害。浙江作为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之门户、外贸经济之大省、政治博弈之前线、军事海防之重镇,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周边各国——尤其是东亚的研究,既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又符合本地的切身利益

鉴于此,由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浙江与东亚文化——雪舟等杨与杭州西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浙江省国际交流实业公司承办,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协助。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杭州日报、日本国家电视台NHK等研究机构和媒体参加了会议。

69日下午,会议如期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开幕。开幕式上,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郑竹筠先生代表主办方致了辞。郑先生指出,在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今天,各方有识之士汇聚一堂,以六百年前日本著名画僧雪舟等杨的友好交流事例为代表,追溯中日友好的历史渊源,重温中日友好的重要性,探讨中国与东亚诸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展望浙江与东亚文化的内在联系具有深远意义。

                                     大会开幕式

                 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郑竹筠先生致辞

浙江省国际交流实业公司的总经理吴坚先生代表承办方对本次大会的缘由、宗旨做了说明,强调作为一家涉外企业重视民间交流的责任和使命,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对促进今后浙江与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浙江省国际交流实业公司总经理  吴坚先生致辞

大会的第二环节由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汪永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的陈小法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雪舟等杨与中国水墨画”、“雪舟等杨与杭州西湖”的主旨讲演。

       浙江大学艺术学系汪永江教授做主旨讲演

汪教授从雪舟的绘画技巧、雪舟代表作蕴藏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日本文化史上的意义做了深度剖析。陈小法教授主要从雪舟与杭州人的交流、雪舟与西湖关系等角度深入探讨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跨越时空带来的文化交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力。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陈小法教授做主旨讲演

 中国美术学院林海钟教授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先生对以上两位的讲演做了点评。林教授在点评中主要指出了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中日之间文化的同质性;二是雪舟是浙派画风流传日本的杰出代表;三是研究雪舟有助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反思;第四,杭州西湖蕴藏着无尽的文化宝藏。

《杭州日报》资深记者、著名策划人张海龙先生就文化交流事业的视域、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们就浙江与东亚文化交流的宣传模式、雪舟等杨的作品欣赏等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互动。

在最后的讨论会上,郑竹筠先生、吴坚先生、浙江省国际交流实业公司的吴岚茜副总经理、日本部部长助理李虹女士以及其他与会代表就今后如何围绕雪舟进行立体、宽视角的研究交流做了热烈的讨论。在“雪舟等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与雪舟大型画册”、“雪舟作品展览”等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

最后,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的王勇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

第一,日本室町时代的画僧雪舟等杨是一个超越时空、超越民族和国家、是构建未来和谐东亚最需要的国际人物;

第二,中日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真正地融入当地,并在其中生根,又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特色,雪舟自身就是一个很好地例证;

第三,此次会议强调“江南”要素。来到中国的雪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学素养,所以他来中国的目的更多的是要师法大自然,从中国的名山大川中获得天地灵气。对于中国许多传统文化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流失感到非常遗憾,呼吁要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多地关注、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建议省政府尽快将禅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申请。

第四,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正是由雪舟这样不畏艰险的有志之士,中日文化交流才能长久持续没有中断,而当今的政治条件不是很乐观,更需要像雪舟这样的人;

第五,他认为关于雪舟这一人物主题的选择是相当有远见的,也非常期待后续的工作的开展。

王勇教授作总结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