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韩文版 日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王勇:“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摄取与创新”开幕式致辞
( 发布日期:2015-11-10 阅读:次)

东亚的“文化力”

 

王 勇

 

关于本次会议的主题,起先拟定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考虑到是向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会申请的项目,经与江静教授商议后,改为“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摄取与创新”。两个版本的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几乎相同,但是给人的感觉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讲“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而日本人更乐意接受“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摄取与创新”呢?因为主语不同,反映出行为的能动主体不同,文化交流的起点也不同。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一味强调原创专利,这种理念几乎禁锢了近代以来东方人的思维,所以有日本学者批判“独创文化高尚,模仿文化低劣”的时流(上垣外宪一《日本文化交流小史》)。

东亚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与形式,当然有其别具一格的形成机制。《论语·述而》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有些辞书解释为“只是阐明前人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这是典型的带着西方有色眼镜曲解东方事情,于是把正面的意思说成负面了。祖述、疏解、考证、诠释前人学说而古为今用之“传承力”,无疑也是东亚文化创造力之一。

几年前,英国牛津大学一位教授告诉我一件趣闻,日本某汉方医药公司在牛津大学设立捐赠讲座,英方把“汉方”翻译成“Chinese Medicine”,日方则要求翻译为“Japanese Medicine”。把“汉”这个字译作“Japanese”,恐怕13亿中国人不会答应;但把“汉方”归为“Chinese”的,大部分日本人也不会接受。由此还联想到朝鲜半岛的“汉医”,大约1986年通过法律强行改成“韩医”,一夜之间“Chinese Medicine”变成了“Korean Medicine”,而内容没有任何变化。

日本的“汉方”、韩国的“汉医”之“汉”,往往标识一种文化的源头或血脉。一方面,把这个“汉”置换为“Japanese”或“Korean”,不可完全否定存在“独创唯上”之西方价值观影响的因素;另一方面,同样不可否认“汉方”、“汉医”之“汉”已经融入“Japanese”或“Korean”的创意。

历史上中国曾慷慨地向周边国家传授中医知识,日本、韩国也积极摄取、悉心珍藏、尽力模仿、不断改良,因而纵观东亚文化发展进程,原创力、传承力、传播力、摄取力、模仿力,甚至保存力、变异力、再生力等等,汇合成强大的推力与动力。在此过程中,代表一个朝代之“汉”,进化凝聚为贯通古今之全民族之“汉”;拘囿于一国之“汉”,兼容并蓄为整个东亚之“汉”。

回到本次会议主题,我们既要探讨中国文化之原创力、传承力、传播力,也要考察日本文化的摄取力、模仿力、变异力。初步浏览了诸贤贡献的大作,可谓异彩纷呈、高论迭现,让我们在此后的两天中,共享这顿学术盛宴。

最后感谢百忙中远道而来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感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感谢以江静教授为首、姚琼博士为辅的会务组团队的无私奉献!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文化研究院

 

                                                                                                                                       2015年11月07日

友情链接